移植决策丨做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我的
“根治”的医学含义
根治疾病,是医生、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心愿,但我们对“根治”的理解可能并不一样,即使患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些患者认为是再也不得这种病了,有些患者觉得是再也不需要治疗了,还有些患者觉得还必须没有任何后遗症。
从医生的角度,根治或治愈疾病是我们期待的目标,但往往没有统一定义。以白血病举例,如果复发,大多发生在5年之内,通常认为患者如果停止治疗5年都没有复发,那复发的机会就很小了;所以如果一个患者超过5年没有疾病相关的证据,有的医生就会说这个疾病被治愈了(也称做“临床治愈”)1。
也有权威组织解释,“根治”意味着“在治疗以后没有任何癌症的痕迹,而且癌症永远不再复发”1。以白血病为例,理想的情况是通过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并持续维持完全缓解状态;那么,医学上会要求患者没有白血病相关的症状、体征,而且外周血细胞数量和骨髓形态学检查要达到一定标准2;基于这个解释,“根治”意味着“永远不再复发”,但个别患者在移植5年后疾病复发,所以医生更愿意和患者讨论一些客观的事实和数据,我们一起来做决定。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些疾病得到根治的唯一方法
首先敲黑板的是,异基因移植从上世纪60、70年代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些疾病得到根治的唯一方法,主要包括3:★某些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嗜血细胞综合征等。
★某些非恶性血液病: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病、范可尼贫血等。
★某些儿童的先天性疾病:如黏多糖病、遗传性脑白质病等。以白血病为例,异基因移植主要通过两方面的作用达到治愈白血病的目的3:◆作用1:在预处理中通过大剂量化疗和/或放疗,最大程度的杀伤体内的肿瘤细胞。
◆作用2:来自供者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具有监视功能,它们一旦发现患者的体内还有残留的肿瘤细胞,就会将其杀灭(医学上称为“移植物抗肿瘤效应”)。
由此可见,尽管异基因移植不能保证有上述疾病的每个患者都能得到治愈,但却提供了治愈的唯一可能性。所以当在临床遇到一些患者,由于信息不准确或条件不允许,而错失了移植时机时,作为医生也会感到很遗憾。
具体哪些患者适合异基因移植,需要科学判断
对患者来说,接受异基因移植确实有些“关”要闯,最常见的如移植后的排异(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移植相关并发症等。所以面对每一个患者,医生都会全面评估、反复权衡利弊,判断具体哪些患者适合异基因移植,哪些患者更适合非移植治疗。以异基因移植开展最多的疾病——白血病治疗为例,医生在判断某个白血病患者是否适合异基因移植时通常会考虑患者年龄、白血病类型、染色体和基因改变的情况、患者对化疗的治疗反应等多方面因素5-6。(请转载请注明:http://www.0312buy.com/jbzl/2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