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骨病多发季3步细说骨质疏松症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我国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女性患病率高达51.6%。不仅如此,我国低骨量人群(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也人数众多,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也达到了32.9%。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从病因学上可简单地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退行性病变,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两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1继发性骨质疏松除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外,因为多种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被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疾病如下:
1.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1型、2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2.结缔组织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3.慢性肾脏疾病
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4.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5.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血压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等。
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
7.长期制动
如长期卧床或太空旅行。
8.器官移植术后
9.常期使用下列药物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慢性氟中毒、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肾衰用透析液等。
2骨质疏松症的诊断1.骨质疏松症以绝经期妇女及老年人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最为多见,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继发性骨质疏松较少见。
2.常见症状是背痛,多见于胸段和下腰段。
3.X线检查见最明显的骨质疏松部位是胸椎和腰椎。椎体的塌陷可表现为鱼尾样双凹形或楔形变,椎体有时甚至完全压扁。
4.骨计量学检查或定量组织形态学测量。能观察到骨代谢及骨量的异常变化。
3悖论点:补钙预防骨质疏松有没有用?1、事实上我国中老年人每天所需的钙元素-毫克左右,但在大多数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是我无法保证足够的钙元素摄入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适当不过量的补钙也是有一定效用。
(在钙元素摄入不足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动用体内存放的钙,而人体99%的钙存放于骨骼中。充足的钙摄入将会对维护骨骼健康、避免骨质疏松起到重要的作用。)
2、在已经出现了骨质疏松后,单纯的补钙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而言,只会是杯水车薪。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补钙、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晒太阳和服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END
扫码转载请注明:http://www.0312buy.com/jbzd/2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