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病原榜14NTS辅助骨髓增生异常
病例分析
病史既往史
患者为一名68岁男性,因乏力咳嗽痰伴间断低热10天,于年3月12日前来就诊。
患者确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年余,既往有结核病史(已规范抗痨)、甲减病史(口服优甲乐片ug/日)、ET病史(口服阿司匹林0.1g/日),有青霉素过敏史、输血史。
自年5月起,患者反复因发热、咳嗽、乏力、纳差接受住院治疗。
向下滑动查看
患者既往治疗史及本次治疗经过
治疗经过
3月12-19日
查体
·BP83/51mmHg
·咽红,扁桃体I度肿大,颈部肿胀
CT
·肺部:双肺散在结节,较前无明显变化
·全腹部:腹膜后见增多稍大淋巴结
血常规
·白细胞:1.20×/L↓;
中性粒细胞%:14.0%↓;中性粒细胞:0.20×/L↓;
淋巴细胞%:68.6%↑;淋巴细胞:0.90×/L↓
单核细胞百%:13.5%↑;
嗜碱细胞%:3.0%↑;嗜酸细胞:0.00×/L↓;
·红细胞:1.81×/L↓
·血红蛋白:47.0g/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6.0pg↓;
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15.4秒↑;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60%↓;
白介素6
18.94pg/mL↑
降钙素原
0.10ng/ml↑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阳性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
//处置
·护肝、护胃、抗感染、升白、升血等对症治疗
·化疗治疗(沙利度胺mgQN,地塞米松1.5mgQd),因患者身体状态不佳,3月14日起暂停化疗
3月20日
症状
右上腹疼痛,局限性压痛,弯腰后疼痛缓解,伴发热
全腹部CT
·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前增大
·胆囊增大伴渗出
·肝glisson鞘水肿
//追加诊断
急性胆囊炎
//处置
·间苯三酚解痉止痛
·调整抗生素,加用泰能及万古霉素
3月25日
症状
患者体温升至39.4°,有畏冷、咳嗽、咳痰
血常规
·白细胞:1.03×/L↓;
中性粒细胞%:3.5%↓;中性粒细胞:0.04×/L↓
淋巴细胞%:66.6%↑;淋巴细胞:0.69×/L↓
单核细胞%:29.8%↑;单核细胞:0.31×/L
·红细胞:2.08×10^12/L↓
·血红蛋白:51.2g/L↓
·血小板:84×/L↓
白介素6
.5pg/mL↑
降钙素原
1.74ng/ml↑
C反应蛋白
.9mg/L↑
肺部及纵隔CT
·双肺小叶间隔增厚伴磨玻璃影
·纵隔及双肺门、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部分肿大),较前增大
·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
革兰染色(痰)
检出革兰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
//追加诊断
肺部感染
//处置
加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症状缓解后改用金康速力泡腾片口服
4月1日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仍有异常,血常规示:血小板:12×/L↓
//处置
输注血小板
4月5-17日
患者反复出现发热(最高40.5℃),咳痰等症状。
//处置
·改用倍能抗细菌感染
·经验性使用两性霉素B抗真菌感染
4月17日
症状无明显缓解,复查CT,示双肺小叶间隔增厚伴磨玻璃影,较前稍显增多
//处置
肺部感染较前未见明显好转,进行NTS检测明确病原菌
病原菌追踪
为进一步明确病原菌,行NTS检测,结果如下:
血标本
化脓性链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血标本NTS结果
根据NTS结果,调整抗生素,换用稳可信+泰能抗感染。
治疗效果
治疗后8日,患者发热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抗生素调整后治疗有效,办理出院。
病原菌简介药物推荐
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内呼吸道和早产重症监护感染的最常见原因,也是革兰氏阴性菌血症和尿路感染的第二大常见原因,为典型的机会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传播的主要因素,可导致多种疾病,特别是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脑膜炎,腹泻和软组织感染。
推荐治疗
肺炎克雷伯菌为高度耐药菌,临床单位及耐药程度和机制不同,推荐的抗菌药物不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
对所有头孢菌素类、TMP-SMX、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耐药。首选治疗方案为:
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或多尼培南
但应注意,多尼培南未经FDA批准治疗肺炎
//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
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耐药。首选治疗方案为:
多黏菌素E联合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也对某些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有效
化脓链球菌
化脓链球菌,是人体皮肤、咽喉、生殖器粘膜和直肠的常见致病菌,具有复杂的毒力机制以避免宿主防御,携带A组抗原,被称为A组链球菌(GAS),上呼吸道和皮肤损伤是主要的感染途径,可引起多种疾病,从轻度浅表皮肤感染到危及生命的全身性疾病,如链球菌性咽喉炎、脓疱病、深部或侵袭性感染(特别是菌血症、败血症、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和猩红热)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在男性中更常见,老年人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婴儿。心脏病,糖尿病,恶性肿瘤,钝性创伤,手术切口,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等是高风险因素。
药物推荐
首选药物:青霉素G+克林霉素
次选药物:青霉素(单用)或克林霉素(单用)
避免使用:氟喹诺酮类、TMP-SMX或四环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0312buy.com/lcbx/2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