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部疼痛手臂麻木,可能是颈椎病
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当病人出现上肢和颈肩部疼痛、麻木时,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颈椎病。但是不是所有的这种症状都是颈椎病引起的呢?这时我们往往忽略了它——胸廓出口综合征,即胸廓卡压。
胸廓出口综合征是指在胸廓出口周围,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因各种原因受压,从而引起以上肢和颈肩部疼痛、麻木、无力、感觉异常或肢端缺血为特征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因为和颈椎病的症状有些重合,所以经常会被遗漏。那我们怎么进行诊断呢?一般有两种方法:
、斜角肌紧张试验:头转向健侧,颈部后伸,同时将患侧手臂向下牵拉,患肢麻木、疼痛加重并向远端放射为阳性,异常。
2、Adison试验:患者端坐,双手置于膝上,头转向健侧,下颌抬起,颈部后伸,让患者深呼吸后屏住呼吸。此时如果桡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恢复正常体位时桡动脉搏动恢复正常即为阳性,异常。当然我们还需要X线、肌电图等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出现这种症状主要是因为我们平常在呼吸时靠的是锁骨和肩部的上提去呼吸,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肩式呼吸”,如下所示:
当长时间用这种错误的方式去呼吸,就容易造成胸廓卡压,从而出现上述诸多症状。那么怎么去纠正它呢?其实也很简单,只要纠正自己的呼吸方式,用腹式呼吸的方式就能逐渐改善症状了。简单的腹式呼吸就是吸气鼓肚子、吐气吸肚子。
当然,症状比较严重的,我们可以先缓解症状,然后再去纠正呼吸模式。比如做锁骨和第一肋骨的松动、激光等。而明确诊断,是我们治疗疾病、减轻痛苦的首要前提!切勿失诊、误诊,以免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颈、肩、上肢麻木疼痛,有些经过体格检查甚至做了颈椎核磁共振检查后,常常会被认为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据介绍,这首先就要明确一下什么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据悉,“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某一个颈神经根在其相应颈椎节段处因颈椎骨质增生或间盘突出导致压迫所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比如,颈椎4、5间隙发出的颈5神经根如果受压,那么影响的肌肉是三角肌,表现的是肩外展无力,感觉异常区域仅仅局限在臂外侧皮肤。
“但门诊来就诊的患者中,很多表现出来的症状超出颈5神经根受压的范围,经常是肩外展无力的同时还有屈肘、屈指无力等;感觉异常范围不仅在臂外侧,可能同时还有前臂和手部等部位皮肤的感觉异常,这就涉及到了颈6、颈7甚至更多神经根的受压。而颈椎核磁共振检查常常显示没有明确的神经根受压(即使有间盘突出,但没有对神经根构成压迫),颈椎骨质增生导致神经根受压则更为罕见。”李健伟主任称,这时候,就不能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了。门诊中有一类疾病经常被误诊为“颈椎病”——那就是“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是指颈5、6、7、8及胸五个神经根在颈根部胸廓出口处的卡压,常常是五个神经根汇集在颈部前、中斜角肌处,前中斜角肌可能因疲劳、拉伤、受凉等原因发生痉挛、水肿、肥厚、纤维化等导致五个神经根同时受压或部分受压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
“它影响的肌肉范围大于颈椎病,可以同时出现肩外展、屈肘、伸肘、屈指、伸指无力等,感觉异常区域可以是整个上肢或部分上肢皮肤。”李健伟主任说,其治疗方法有别于“颈椎病”,尤其是严重的“胸廓出口综合征”需要手术治疗时和“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更是“南辕北辙”了。
所以,颈肩部、上肢麻木疼痛时,别简单的统统归到“颈椎病”。
什么是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等),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称为颈椎病。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本病首先属于颈椎退变性疾病,并与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它起源于颈椎间盘的退变,颈椎间盘的退变本身就可以出现许多症状和体征,加之合并椎管窄,有可能早期出现症状,也可能暂时无症状,但遇到诱因后,出现症状。
大多数患者在颈椎原发性退变的基础上产生一系列继发性改变。这些继发性改变包括器质性改变和动力性异常。器质性改变有髓核突出和脱出、韧带骨膜下血肿、骨刺形成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等。
病因
.慢性劳损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值的各种超限活动所引起的损伤。但它明显有别于意外创伤,而是一种长期的超限负荷。常见的慢性劳损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日常生活习惯不良:长时间低头玩麻将、打扑克、长时间看电视,尤其是躺在床上高枕而卧都是不良习惯。以上习惯的共同特征是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颈后肌肉及韧带组织超负荷,容易引起劳损。
(2)工作姿势不良:从事计算机、显微镜、财务、雕刻、刺绣等工作人员的亦需长时间低头工作。在屈颈状态下,椎间盘压力大大高于正常体位。这种体位容易加速颈椎间盘的退变和颈部软组织的劳损。
(3)睡眠姿势不良:主要原因是枕头过高。在睡眠状态下,长时间的不良体位使椎间盘内部受力不均,引发退变。其次,颈部肌肉和关节亦因此平衡失调,加速退变。
2.隐性创伤主要为头颈部的隐性外伤,头颈部的外伤与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明显的关系。无明显症状的颈椎创伤往往被忽视,然而对颈椎退行性变却可产生重要影响。临床上许多颈椎病患者在病程中均曾有颈部外伤史或反复过度推拿史。
()垂直压缩暴力可造成颈椎生理前屈消失或弧度减小,受损节段椎间盘受力加大,加速颈椎退变。
(2)暴力导致纤维环损伤,出现薄弱环节,为颈椎间盘突出打下基础。
(3)前纵韧带撕裂造成颈椎不稳,日后逐渐加重,出现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可加速受损节段。
3.颈部炎症颈部存在急性和慢性感染时,炎症可直接刺激邻近的肌肉和韧带,致使韧带退变松弛、肌张力减低,椎节内外平衡失调,破坏了其稳定性,加速和促进退变的发生和发展。
4.发育性椎管狭窄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患者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因为患者颈椎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狭窄者在遭受外伤后容易损伤脊髓,甚至轻微的外伤也易于发病,且症状严重。椎管大者则不仅不易发病,且症状亦较轻。
5.先天性畸形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对颈椎病发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力改变;二是神经血管的刺激和压迫。
分型及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表现为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部疼痛发僵,不能点头、仰头及转头,呈斜颈姿势。
(2)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
2.神经根型颈椎病
()表现为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上肢放射性麻木或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4)痛点封闭无显效。
(5)除外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颈椎病
()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多数患者首先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麻木、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下肢肌肉发紧,随后出现行走困难,严重者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双脚有踩棉花感。
部分患者可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如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
(2)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3)除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椎动脉型颈椎病
()发作性眩晕,看东西重影(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这些症状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
可出现下肢突然无力摔倒,但意识清醒,多在头颈处于某一处姿势时发生。
偶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可出现一过性瘫痪或发作性昏迷。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4)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
(2)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6.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最典型的症状是吞咽困难,颈肩部疼痛、僵硬及及活动受限等,疼痛向上肢放射、手指麻木和头晕等症状。
(2)食管钡剂: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5月6日青岛罗氏正骨治疗颈胸腰肩周关节四肢精讲班
治疗
非手术治疗
.保持良好的体位: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调整桌面(或工作台)高度与倾斜度,改善与调整睡眠体位。
2.颈椎制动法:制动的目的是使颈部肌肉获得充分休息,缓解因肌痉挛所致的疼痛;减少突出的椎间盘或骨赘对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的刺激;减少颈椎间盘的劳损、延缓退变;颈椎术后的制动是为了使手术部位获得外在稳定,有利于手术部位的早日恢复。常用的颈椎制动包括颈围、颈托和支架三类。
3.颈椎牵引疗法:颈椎牵引能限制颈椎活动,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轻神经根及突出物的充血水肿。通过牵引可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也可减轻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已经突出的纤维组织消肿或回缩。
后方小关节的嵌顿和错位也可因牵引而得到纠正。目前牵引的器械较多,但大致分为三种方式,即坐式牵引、卧式牵引和携带式牵引。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卧式牵引效果较好。
4.理疗:理疗是治疗颈背痛的传统方法,对多数患者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是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从而使局部的疼痛和不适得以缓解。常用的颈部理疗方法有离子导入疗法、超短波、短波、石蜡疗法等。
应用直流电导入各种中西药,如醋、普鲁卡因等,经临床证明确实行之有效。电疗法主要是深部电热作用,但需不断地调节。各种理疗不可长期不间断地应用,颈部肌肉长期充血反而可使症状加重。4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宜停周后再行治疗。
手术治疗: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等。
疼痛辨治的经方思路:肩颈手臂疼痛肩颈疼痛,属于太阳病表证、热证。表虚者,用桂枝加葛根汤;表实者,用葛根汤。属于阳明病里证、热证。里实者,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手臂疼痛,麻木无力,《金匮要略》称作“血痹”,属于少阴病表证、寒证、虚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案例: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手臂疼痛刘某,男,5岁,左肩部至手臂部酸胀疼痛,抓东西无力,夜间尤剧,左手指明显比右手冷,二便调,舌暗苔腻,脉沉细。患病已经有两个月。处方:黄芪90克桂枝0克赤芍0克茯苓5克丹皮0克桃仁0克羌活5克秦艽5克木瓜5克苍术0克姜枣各0克七剂二诊:上方服后,症状基本缓解。按语:黄芪桂枝五物汤之辨证要点在于手臂抓东西无力;用方要点在于重用黄芪,元气充足,才能推动血行。我常加刺五加30克,助黄芪补气,加鸡血藤30克养血。手臂酸胀,乃为有风湿,可以加秦艽、羌活祛风,苍术、木瓜祛湿。血痹的病机是血行不畅,如果有肢冷、舌暗等瘀阻现象,则合用桂枝茯苓丸效果更好案例9:葛根汤加减治疗颈肩疼痛张某,男,48岁,年7月2日就诊。患者颈椎疼痛多年,检查有颈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现颈部酸胀疼痛,僵硬,手麻,抬举不便,夜晚尤剧,形寒,怕冷,舌淡苔薄白,脉弦,血压不高。处方:葛根80克桂枝0克白芍5克炙草0克生姜0克红枣0克麻黄0克白芥子0克羌活0克秦艽0克鹿衔草30克豨莶草30克鸡血藤30克七剂二诊:服上方后,症状大为缓解,加鹿角霜、穿山甲、蜂房为丸长服。多年未发作。这三味药有软坚散结、消融骨刺的作用。按语:葛根制剂是治疗颈椎病的主方,在杂病中表现为寒证的,多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表现为热证的,用葛根芩连汤。西医对于颈椎病的分类,多分为五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椎型,可以参看本书慢性疼痛一章的肩颈疼痛一节。无论哪一型,从中医寒热两个角度辨证,以经方葛根制剂加减,疗效均好,但葛根剂量要大,至少用50克。本案颈椎局部酸胀、僵硬,属于颈型;手麻、抬举不便,神经根受压,属于神经根型,年纪不大,血压不高,适合于用葛根汤温通,原方加羌活、秦艽祛风,白芥子化痰,鸡血藤活血,豨莶草、鹿衔草通络。后3味药加入,治疗手臂麻木特别有效。如果手臂疼痛剧烈,还可以加蜈蚣、全蝎等止痛。倘若颈椎病日久,已经发生器质性改变,则必须在煎剂取得效果后,做成丸剂缓图。本方加鹿角霜、穿山甲、露蜂房,意在软坚散结,消融骨刺,有一定作用。案例0: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治疗颈肩疼痛尚某,36岁,20年5月7日就诊。患头颈肩部酸胀,头晕昏痛,咽喉不适,心慌失眠,大便偏干,口苦,容易上火,舌瘦而暗红,有薄黄苔,脉细滑。处方:葛根80克黄芩0克甘草0克黄连8克白芍30克木瓜30克天麻5克石斛0克枣仁30克炙远志0克茯神30克香附子5克合欢花0克七剂上方服后,症状消失。按语:本案代表了颈椎病的另外两种类型。从头颈部酸胀疼痛这一症状来看,可以确定为颈椎病。头晕昏痛,是压迫了椎动脉,导致头部供血不足所致,属于椎动脉型;咽喉不适,心慌失眠,是压迫了交感神经,属于交感神经型。这一类颈椎病往往表现为热证,适合于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其中,香附子、茯神、合欢花调气安神,与远志、枣仁相配,有很好的治疗心慌、失眠的作用。特别是合欢花,既可以安神,又可以利咽喉,与石斛相配,能够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注:来源于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312buy.com/jbjc/2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