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格及精神发育

白癜风研究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6632.html

体格生长

小儿体格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了解其发育的正常规律便于识别异常情况,从而可及时予以纠正。体格生长包括体重、身长以及身体各部的生长情况。体重体重反映了机体生长发育的综合情况,所以是判断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临床工作中计算药物剂量、输液量和热卡供应等的主要根据,因此十分重要。体重增长有一定的的规律性,但年龄越大体重变动的正常范围也越明显,个体差异平均体重±10%。体重不足或增加缓慢、停滞提示营养不良或有慢性疾患。体重增长过速,超过一般规律,应检查是否为肥胖病。体重增长的一般规律新生儿体重:初生体重与母亲营养状况、胎次、婴儿性别等有关,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男婴平均为3.3公斤,女婴平均为3.2公斤。出生体重不足2.5公斤者称未成熟儿。1岁以内体重增长规律,前半年每月增长约克,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克,因此,4~5月小儿的体重为初生的2倍6.6公斤。1岁体重为出生的3倍约9公斤。半岁内体重:初生体重(公斤)+月龄×0.77~12个月体重:初生体重(公斤)+6×0.7+(月龄-6)×0.~2岁体重:每月增长0.25公斤,故为9+3=12公斤2~10岁体重:(每年平均增加2公斤)=(年龄-2)×2+12=年龄×2+~12岁以后进入青春期体重增加极快,不能按公式计算。身长足月初生儿的身长约为50厘米。身长增长的规律也是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第一年增长最快,全年约增长25厘米,因此一岁时身长约为75厘米,一岁后增长减慢,全年增长10厘米,因此2岁小儿身长约85厘米,2岁以后增长更慢平均每年增长5厘米,故2~10岁小儿身长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年龄-2)×5+85=年龄×5+75小儿身长是头、脊柱及下肢的总和,但三者的发育速度是不平衡的,如新生儿头长约占身长的1/4,成人则占1/8,是因为长骨增长较快所致。各部

1、头颅

以头围的增长代表头颅的发育,其测量法平眉弓及枕骨粗隆处的周长。头围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第一年特别是前半年增长最快,六个月头围约为42厘米,以后更慢,10岁约为50厘米。头围过小及过大均为病理情况,应查明原因及时防治。

囟门:在新生儿,组成头颅的的各骨彼此分离,在枕骨鳞部和顶骨之间有小囟门或后囟门;在额骨与顶骨之间是大囟门即前囟门,随着头颅的增长和颅骨的骨化,囟门渐闭合,有的小儿后囟门于出生时已闭合或微开,最迟于生后2~4月闭合,前囟门最迟18个月时闭合,过早闭合或超过18个月未闭合均为异常。

头围的大小,囟门关闭的早晚在某种程度上与脑的发育及疾病影响有关,囟门关闭过早,头围过小,多见于大脑发育障碍、小头畸形等。囟门关闭过晚,头围过大多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大头畸形等。

前囟门饱满或隆起紧张、波动增强可见于各种原因的颅内压增高,前囟门凹陷可见于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

2、胸围

胸围的测量法为平乳头处全胸围的量度,新生儿胸围比头围约小1.5厘米,1~2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3、上臂围

上臂围的测量法,使上肢放松下垂,在肱二头肌最突出处进行测量,测量时软尺只须紧挨皮肤即可,勿压迫皮下组织。上臂围是骨骼、肌肉和皮肤,皮下组织的综合指标,可用以反映皮下脂肪厚度及营养状况。营养良好及营养不良二者相比差别很大,主要用于早期发现营养不良。

4、上、下部量

身长可分为上部量及下部量。自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为上部量,代表扁骨的生长;自

耻骨联合上缘至脚底为下部量,代表长骨的生长。新生儿的上部量占身长的60%,下部量占身长的40%,

12岁以前各年龄期有一定的比例(图1-1)。对矮小症患者,除测量身长外,尚需测量上下部量,如下部

量过短表示长骨发育障碍,见于克汀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软骨营养障碍。

5、坐高

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测量方法:使患儿坐于坐高计的坐盘或一定高度的矮橙上,先使身躯前倾,骶部紧靠坐高计立柱或墙壁,然后坐直,大腿伸面与身躯成直角,与地面平行,大腿与橙面完全接触。膝关节屈曲成直角,足尖向前,两脚平放在地面上,然后测量,一般3岁以上小儿测坐高。出生时坐高占身长的66%,以后下肢增长比躯干快,4岁时坐高占身长的60%,6~7岁后坐高小于身长的60%。

6、牙齿的发育

小儿乳牙一般多于6~7月开始萌出,也可早于4个月出牙,最迟不超过10个月。若10个月后未出牙,多系异常,应查明原因。乳牙共20颗,最晚于2岁半出齐,若2岁半乳牙仍未出齐也属异常。克汀病、佝偻病,营养不良等患儿出牙较晚。

乳牙数=月龄-6

恒牙于6岁时开始长出,顺序见表。

出牙时一般不伴随任何症状,有的小儿可有暂时流涎、烦躁不安或低热。

7、骨龄

骨的成熟与生长有直接关系,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骨骺与骨干的融合标志着骨的生长结束,故骨龄(骨成熟龄)是生长的较好指标。

评价骨龄最简单的依据是X线片所显示的骨化中心的数目及大小。手及腕X线平片最多用于儿童期,婴儿早期也摄膝及髋关节平片。

神经、精神发育神经精神发育的基础是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而神经精神活动是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反应的表现,包括感知、反射、动作、语言及对周围人的感情反应等。神经精神活动的发展取决于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成熟程度,出生时脑重为体重的20~25%,6个月时为成人脑重的50%,10岁时达90%。出生时脊髓、中脑、桥脑及延髓已发育较好,许多皮层下中枢发育也较早,从而保证了婴儿出生时有较好的循环、呼吸等生命功能。丘脑及下丘脑在出生后数月内发育较快,对体温调节、饥饱等反应有关。大脑皮质较成人薄,各层细胞已开始分化,到3岁时皮质细胞大致分化完成;8岁时已与成人无多大区别。但细胞功能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发育日益复杂化。除了大脑皮质的分层及细胞的分化外,传导神经的髓鞘形成对神经系统的反应也有意义。在婴儿期,由于皮质发育尚不完善,皮质下中枢的兴奋性较高,神经髓鞘形成不全,当外界刺激通过神经传入大脑时,在皮质不易形成一个明确的兴奋灶,兴奋与刺激容易扩散。因此,小儿的神经活动不稳定,反应较迟缓,患病时,特别是高热或中毒时,容易发生烦躁、嗜睡、惊厥或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影响神经、精神发育的因素有:①遗传:染色体异常都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智能迟缓,如21-三体综合征;单基因遗传、多种代谢缺陷病也可引起严重智能迟缓如苯丙酮尿症;多基因遗传也可有智能迟缓。②环境:出生前后严重营养不良,锌、铁等元素缺乏等也可影响智力发育;教养条件也很重要。③个体差异等。感知初生儿的视觉器官已相当完善,且发育迅速,生后几天就能辨别光亮和黑暗,新生儿期已能辨别红色及兰色。一个月左右能注视物件,6~8周已能感知物件的大小和形状,4个月能认人。听觉:反应于一个半月开始,二个月能寻找出声的方向,三、四个月能辨别母亲(或保姆)的声音。嗅觉:三个月小儿对强烈气味有反应。味觉:新生儿味觉反应较敏感,出生数日就能辨别甜与苦,并对不同味的食物能作出不同的反应。反射反射是基本的神经活动方式,小儿在出生后数小时即可出现腱反射,一岁以内小儿腱反射较为亢进。三、四个月的小儿四肢屈肌紧张度高,可见阳性克匿格(kernig’s)氏征。二岁以内巴彬斯基(Babinski)氏阳性,也可以是生理现象。二个月以内小儿还有握持反射,拥抱(Moro’s)反射等,都属于生理现象。若在新生儿期,特别是生后数日内,这些反射消失,可能有颅内出血或其它内病。腹壁及提睾反射在新生儿期后方逐渐出现。运动运动发育表现如下的规律:①“头尾”发展,即运动功能自头端向足端发展(唇、眼、颈、腰、上肢到下肢);②从泛化到集中;③自近到远,即协调运动先出现于最近身躯的肌群而后发展到四肢;④“正性”的动作(抓握、站起、往前走前)先于相反的动作(放下、坐下、停步)。⑤由粗动作到细动作的规律。新生儿的动作缓慢而无目的,肌张力强,这是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的表现。以后由于皮质机能逐渐健全,小儿也就能掌握各种新的动作和技巧,训练对运动发育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运动发育是视、听、感知及情感发育的综合反应,小儿运动发育正常发生时间是:二、三个月会抬头,四、五个月伸手抓物,六、七个月能独坐,七、八个月会爬,十个月左右扶站,一岁左右扶走,十二至十五个月会独走。至两岁后会做较精细的动作,协调功能也逐渐完善。语言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与智能有直接关系,讲话乃有声的语言行为。说话能力分理解和表达二方面。小儿学语,先理解而后表达,先会发语音而后会应用词和句。在词的理解和应用上,先名词而后动词、形容词、介词等。一般生后二个月即“咿啊”,6~7个月发“爸、妈”音,8~10个月会叫“爸爸”“妈妈”(初语),渐能理解语言的含义,并学会短句,二、三岁时思维、语言发育迅速,模仿性强,语言发育较完善,已能朗诵及唱歌,这时应重视语言训练及正确发音。语言发育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染色体畸形都可影响语言发育。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听觉器官也很重要,若学话以前丧失听力,就会影响语言发育而为哑,称聋哑病。以下几个神经精神发育的正常标志,临床上常用作判断婴幼儿智能是否异常的参考指标,应予记住:抬头2-3个月;会笑2-3个月;独坐6-7个月;初语8-10个月;独走12-15个月;小儿智能发育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为了开发小儿的潜在智能,合理营养、早期教育和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年龄动作能(粗动作及细动作)语言能应人能(对人物的反应和行的表现)新生儿全身无规律、不协调的动作,紧握拳能号哭音乐和铃声可使全身活动减少或哭声渐停止,有握持反射2月直立位及俯卧位能抬头能发出和谐的喉音能微笑,两眼能随移动的人或物而转动3月仰卧位时能转为侧位,能用手摸东西能伊呀发音头部可随看到的物或听到的声音转动度4月扶住髋部时能坐,俯卧位时可用两手支撑抬起前半身,能握持玩具能出声发笑试抓面前玩具,能玩自己的手,见食物表示喜悦,能较有意识的哭笑5月扶其腋下能站直,可用两手各握一玩具能喃喃地发出单调的音节能伸手取物、辨别人声6月能短暂独坐,用手摇玩具能识别熟人和陌生人,能拿面前的玩具玩或握住自己的足玩7月会翻身,独坐较久,能将玩具从一手换到另一手能发出“爸爸”“妈妈”等复音,但无意识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能自己握住饼干吃8月会爬、会坐起和躺下,会扶着栏杆站起来,会拍手会重复大人所发的简单音节注意观察大人的行动,开始认识物件,两手会传递玩具9月试着独站,会从抽屉中取出玩具能懂“再见”等较复杂语句见熟人会伸出手来要人抱10-11月能独站片刻,扶椅或推车走几步,能用手指拿东西开始用单词能模仿成人动作,会招手“再见”,抱奶瓶自食12月可独走,或弯腰拾东西,会将圆圈套在木棍上能学叫物品名词如灯、碗,或指出自己的手、眼等或以“汪汪”“咪咪”代替狗、猫等对人事物有喜爱、憎恶之分,穿衣合作用杯喝水,能勉强作潦草笔划15月走得很好,能蹲着玩,可正确地选方木块、会叠一块方木块会说出几个词和自己的名字能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开始学自己吃饭,能学会正确地指出自己的身体各部分18月能爬台阶,拉着玩具车走,能倒退几步会表示大小便、懂命令,会自己进食,会摹仿画横行线或园形,能堆叠方木块或塔形,喜看图、翻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312buy.com/jbjc/22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11020444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