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超20款CD47单抗迈入临床,中国占
贝壳社,国内领先的医疗健康创新创业平台
进入年以来,CD47开始频频出现在医药圈的新闻头条:
3月3日:重磅!吉利德49亿美元收购专CD47先驱FortySeven;
7月1日:赛生药企1.2亿美元引进EpicentRx靶向CD47-SIRPα的小分子免疫疗法RRx-;
9月4日:刷新中国创新药企产品权益转让纪录!天境生物与艾伯维就CD47单抗TJC4达成总值29亿美元的全球战略合作;
9月8日:获辉瑞万美元投资,CD47明星公司Trillium股价大涨40%;
......
有业内人士感叹,“CD47彻底火了。”不过热潮背后,许多人一定不会忘记几年前CD47命悬一线的那些至暗时刻。
先是年末,Tioma(现更名ArchOncology)宣布终止其CD47单抗Ti-在欧洲的一项实体瘤I/II期临床试验。紧接着年,Celgene的CD47单抗CC-在Ⅰ期临床试验中折戟,消息传出当天,包括FortySeven、Trillium、SurfaceOncology等在内的CD47公司股价应声大跌,市场一片哀嚎。悲观情绪之中,CD47被普遍看衰。
严重的血液不良反应是这背后的根本原因。直到年底,FortySeven在ASH会上公布的其CD47抗体Magrolimab临床数据显示出优异、可持续的疗效,且患者的血液数据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CD47由此起死回生,市场兴趣复苏,这也是前文“年以来CD47重磅交易不断”的直接原因。
重磅交易让一些明星公司再次出现在大家视野。实际上在这背后,从诞生、折戟、起死回生到如今彻底爆发,一直以来CD47赛道从不乏布局者。借此时机,贝壳社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了CD47领域的主要玩家及其相关在研产品的具体情况,欢迎讨论和补充。
海外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超过30家公司正在开发针对CD47靶点的药物,具体涉及单抗、双抗、融合蛋白和小分子三类,其中有近20款已迈入临床研究阶段。
在海外,目前走在最前列的正是吉利德从FortySeven收购而来的Magrolimab,其多个在研的CD47项目中,最快已到了临床Ⅲ期阶段;紧随其后的是Trillium,此外ArchOncology、ALXOncology等公司的CD47相关项目也在陆续推进中。
01
吉利德:Magrolimab
就在昨天,吉利德宣布FDA已经授予magrolimab突破性疗法认定,适应症为新确诊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而在此之前,magrolimab基于一些特定适应症还拿下了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以及孤儿药资格。
Magrolimab最早由FortySeven开发,该公司早在年就开始了这一药物的Ⅰ期临床试验,这背后的主导人IrvingWeissman正是现CD47蛋白作用机制的始祖。
从安全性指标来看,magrolimab在临床设计中使用了改良的给药方案,首先采用1mg/kg的启动剂量来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并刺激网织红细胞成熟分化产生新的红细胞,这些红细胞在之后较高的30mg/kg的维持剂量下不易被药物杀伤,所以能够减轻贫血副作用。
magrolimab联合CD20或PD-L11抗体
在治疗上,magrolimab采用单药、和化疗药联用、和肿瘤靶向药联用以及和免疫疗法的联用四种方案。其中,单药主要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以及一些实体瘤方向的研究、和阿扎胞苷联用于一线治疗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治疗性肿瘤抗体联用于复发或者难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r/rNHL)等方面、和免疫疗法联用则主要是和PD-1/L1的联合用药,如与默克PD-L1药物Bavencio(Avelumab)联用治疗卵巢癌。
总得来说,MDS、AML和DLBCL三大适应症是magrolimab重点推进的领域。
02
Trillium:TTI-和TTI-
Trillium的策略是开发两款针对CD47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其研发管线中TTI-和TTI-都是靶向CD47的SIRPa融合蛋白。这类疗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只结合肿瘤细胞的CD47而非红细胞表面的CD47,从而可降低患者贫血风险。
Trillium阻断CD47的方法是使用诱饵受体(SIRPαFc)。两款药物的不同在于Fc亚型不同,TTI-和TTI-分别采用IgG1Fc和IgG4Fc,由于TTI-的IgG4Fc区与Fc受体的相互作用比IgG1更为有限,因此推测TTI-会向巨噬细胞传递更适度的“吞噬”信号。
在今年5月份的ASCO大会上,Trillium公布TTI-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Ⅰ期临床最新数据时表示,已经观察到1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此前,TTI-单药治疗已经观察到完全缓,而TTI-的最新数据则无疑进一步证明了该类疗法的治疗潜力。
03
ArchOncology:AO-
ArchOncology的AO-主要用于实体瘤患者的治疗,其同样也是结合肿瘤细胞而不结合红细胞。
AO-和不同细胞的结合
(资料来源:ArchOncology
转载请注明:http://www.0312buy.com/jbjc/21867.html